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創建低碳產業園區、低碳城(鎮)試點、低碳社區試點以及低碳商業、低碳旅游、低碳企業試點。低碳經濟以其獨特的優勢、巨大的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然而,人類的探索無休無止,關于零碳的探討正在進行。
9月5日,我國首個零碳領域研討會——可再生能源促進零碳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同時,舉行了全球首個零碳研究機構掛牌儀式。
研討會以”綠色、智能、開放、共享”為主題,由全球首個零碳研究機構——零碳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英利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其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巴黎協定》成為全球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中國主動扛起應對氣候變化大旗。發展光伏、風電、太陽能熱利用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和戰略選擇,前景廣闊,空間巨大。研討會上,與會代表通過政策解讀、專家演講和主題對話等方式全面解析國內外零碳發展現狀及趨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國內外專家分享零碳應用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零碳策略、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由低碳向零碳發展。
“能源革命是一場殘酷的變革,但也是必須做的事。在能源革命中,核能發展、能源利用效率、生產與消費轉化是三個值的關注的問題。”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說。同時,他對習近平總書記對能源革命的五項要求、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6全球可再生能源趨勢報告進行了解讀。國務院原參事石定寰則表示,希望相關機構聯合起來共同建立零碳發展研究院,國內外專家一起推動零碳發展。
在推動零碳理念落地方面,中外相關領域專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劉強、英國駐華大使館高級項目官員ChristianRomig、德國能源署中國首席代表陶光遠、丹弗斯中國副總裁車巍分別圍繞本國或所在地區零碳發展的成功經驗和發展規劃進行了分享。他們表示,能源轉型是一項基于公眾接受度的長期戰略,要實現能源轉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注重節能是最主要手段,同時,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能源轉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中國首個零碳城項目在研討會上正式亮相。“中國零碳城以‘零碳’發展為核心理念,是一個新興零碳示范城市,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將結合現在的保定模式及東京模式,以新能源產業作為突破,并以全面建設低碳甚至零碳社會為最終目標,從而達到‘向零碳’的目的。”該項目負責人許斌表示。
研討會同期舉行了“零碳發展研究院”掛牌儀式。零碳發展研究院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于今年7月6日正式成立,擁有80余家成員單位,是全球首個零碳研究機構,旨在建立一個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標準輸出、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為一體的國際化創新研究平臺。
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博士說:“推動零碳發展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未來,依托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將在零碳能源、零碳建筑、零碳農業、零碳服務、零碳出行、零碳生活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及應用,促進零碳落地。”